我必须得承认,
你这样说有部分正确的成分
每一个修行的人都走在不同的路上,因此每一个人路上的风景会不一样 然而
开悟是每一个修行人的必经之路,
是一个每个修行人中途聚集的一个客栈这个客栈是一样的
没有不同
至于开悟之后, 大家还能走到哪里
后面还有怎样的风景我不知道
我只说我知道的
我只说我体验到的
我不是唯物主义,也不是唯心主义,我坚持分享我自己亲眼所见、亲耳所听,亲身体验的东西。
其实在这次对话之前,我早已经确切了解到人类的确是除了身体和精神之外,还有第三样东西的存在,有些人称之为灵魂,人的身体只是一个房子,父亲的身体早已经千苍百孔,他的灵魂离开自己这座危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@润丰abc 2016-03-26 19:35:37
看到 13 楼时,发现楼主与十八子李,多多少少有点火药味道。原谅我的冒昧,同时原谅我的错误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,有时不一定非得要说出来,当把自己想法与做法表现出来时或许就是一个错误。
我觉得您的想法和做法很美另外一种方式
与您的想法不一样的方式也很美分享何尝不美呢?
@闲话吹灯 2016-03-26 19:50:33
开悟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愚蠢的人只看到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骆驼,他没有看到之前大量的功德的积累,修持的艰辛。
腹中空空,却虚谈什么开悟,梦耶?醒耶?
亲爱的您就在梦中,
那个客栈离您还非常遥远。
不是舍弃,而是忘记,干净彻底忘记 @心灵不孤独 2016-03-25 14:24:10
“没有觉知者但觉知正在进行,没有观察者但观察在发生”这就是开悟状态
@不笑不行阿 2016-03-25 15:56:00
无相
@心灵不孤独 2016-03-26 12:31:02
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,我必须坚持用自己的语言
@spa8907 2016-03-26 21:09:14
支持你“坚持用自己的语言”继续表述!!
亲爱的,这句话是借用的,天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,
有些已经到过心灵客栈的人,也会写一些客栈见闻,如果我觉得写得好,我也会借用几句
对于开悟状态的心灵我,还有一种非常方面的理解方式:那就是心灵我其实就是一个隐形人,一个透明人,他每时每刻都在跟随身体我,精神我,只是身体我,精神我没有察觉而已。
当下觉察即可顿悟,便完成了跳跃。 @闲话吹灯 2016-03-27 11:30:34
像楼主这样的,开悟不见得,但是离着魔不远了。真正开悟了是不能说的,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,还要保任,就是这种境界不要丢失,要巩固加强。
另外,悟也分大悟、小悟、领悟、彻悟,不知道
楼主悟了个什么东西。但肯定不是大悟彻悟,也不会是理悟、事悟,顶多是对人事的领悟。或者是内心的和心里加上肉体的偶然喜乐。离大彻大悟远矣!
修行之前是助行,包括持戒、做善事功德,有人把这个看轻了,其实助行是最重要的。没有助行,就没有正行。有了助行才能发起正行,初步的第一步就是轻安,不但内心清净安乐,身体上走路轻飘飘的,舒服无比,身体好像鸿毛,轻灵无比。请问楼主,你轻安了吗???!!!
我始终没有见到第三你在说话,你可以再抄十万字的佛经,那依然还不是第三个你,只是第二个头脑的你,与第三个自己相遇最大的障碍正是顽固的大脑,大脑不死,心灵不现。
所有的大师,所有的经书都仅仅是牵牛的绳子,而不是牛本身,然后 99.999%的修行人,手里捧着一大堆绳子,以为那就是一头牛,而且还特别喜欢拿着自己手里的绳子去做标准,不符合他手里绳子标准的
一概否定。哈哈哈,可笑极了!
第四章: 开悟就是找到第三个“我”在哪里?开悟一直都被无数修行人当做最高的成就,并且
将开悟赋予了无数多神奇的特性,仿佛一个人一旦开悟,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便能够上看一千年,下看一千年。
其实不然,开悟其实什么也没有,开悟最终的结果只为寻找那个一直跟随我们的透明人、隐形人而已。
人一直都是由三个“我“组成,身体我,大脑我和心灵我。
身体我很容易找,因为看得见摸得着,这个人长的帅不帅,身材好不好,身体是不是很健康,一看便知,因此绝大多数世人都把时间花在喂养身体我上面,吃喝拉撒成了他们一生最主要的追求。
大脑我也很容易感知,我们学习、我们讨论,我们思考、我们辩论、我们高兴、我们生气,都是很容易被感知的,那个念头在头脑中升起,我们很容易抓住。因此一部分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,开始追求精神
的升华。
唯独第三个我很难找到。何也?
因为第三个我——心灵我是透明的,是隐形的。佛曰: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,
即为是也。
佛又曰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雾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此两句,不知难住了多少修行人,苦苦修行,苦苦参悟,最终不得要领。
绕来绕去,始终停留在大脑层次的理解,以为通过大脑的理解,便可以参透其中奥秘,其实这样越努力,越迷失。
因为心灵是没有大脑的状态,企图通过思考、通过比较、通过分析、通过讨论、通过记忆、通过背诵、通过熟读经典,就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心灵我,恰恰是努力的方向错了,大脑越努力,最后越纠结,因为大脑如何做到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”,